湖北省经信委关于印发《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点击次数:4301 次 更新时间:2014-03-26
鄂经信机械〔2014〕82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委:为贯彻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3〕15号),全面提升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我委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4年3月26日
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为促进全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方案执行期为2014年—2017年。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为目标,以提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智能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智能制造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推进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应用,培育龙头企业,壮大自主品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行动目标
——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17年,力争全省智能制造装备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
——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中高档数控系统、伺服和执行部件等智能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基础制造工艺水平全面提升,基础件配套能力显著提高,重大成套装备系统集成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制造装备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生一批自主智能制造装备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领军人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加明显。
三、主要行动
(一)实施“创新驱动行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1.促进重点突破。组织研究全省在自动化控制、精密成形、光电技术、激光加工、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数字化设计、遥感测绘等领域的比较优势,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方向作为突破口,依托优势企业,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促进重点领域率先跨越发展。
2.推进协同创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科研院所为智力支撑,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统筹开展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高端软件、系统集成等方面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探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建立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指南,制订重大技术突破及产业化指导目录。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将项目工作重心前移,组织策划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化率高的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技改项目,优先推荐为国家、省重点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实施“成套集成行动”,牵引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1.鼓励系统集成应用。加快推进集团管控、系统集成、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鼓励大型装备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商业智能和数据挖掘系统等先进信息系统应用。增强“数字化工厂”构建能力,提供从车间布局、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装备提供、安装调试、试生产、备件准备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2.大力发展工程承包公司。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承包公司,引导企业从提供产品设备向技术研发、工程服务、总体设计等全产业链服务延伸,为用户企业提供多模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实现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3.培养高水平专业化分包商。以总承包为牵引,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培养和引导一批中小型企业成长为高水平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分包商,在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设备供应、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推动专业化研发制造、精益化生产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运作。
(三)实施“示范应用行动”,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市场
1.鼓励首台套应用。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的认定工作,奖励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适时制定并发布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导向目录。研究出台政府首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产品制度,将重点发展的智能装备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探索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品保险机制。
2.加强示范推广。支持企业与航天、航空、汽车、造船、电力、能源、军工等领域的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服务平台。鼓励各地政府和行业组织通过举办示范推广应用现场会、现场演示、互动交流、合作洽谈等方式,帮助企业扩大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示范。
3.开展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有计划地针对企业服役的传统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与减员增效、减污增效、减耗增效,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紧密结合,实现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覆盖面的快速提升。
四、行动典型载体
(一)高档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
行动路径: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引导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申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专项承担企业(单位)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专项任务。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瞄准高速、精密、复合、智能化趋势,加强直接驱动、高速加工、精密加工、多轴联动与复合加工、智能化技术开发、网络制造技术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力争全面突破。大力开展“绿色机床”研发工作。
加强产品可靠性研究。加强整机动态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可靠性设计、节能降耗等方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完善可靠性试验和检测方法,全面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制造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服务能力。
行动重点:发展重型超重型多坐标联动数控龙门镗铣床等系列产品,大型数控板料加工机械,大型数控插齿机,高速、精密数控机床,中高档数控系统及新型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单元等功能部件。
行动目标:培育3-5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企业(集团),创建8-1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高档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工业机器人
行动路径: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发展重点。全面分析、理清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布局和措施,全面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
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体系。以资产、技术或整机配套等为纽带,组建1-2家省内机器人优势龙头生产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基础,发展一批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生产配套企业。
推动应用示范,激活市场需求。在本省汽车、电子等行业率先推动本地产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推进区域经济产业应用试点,突出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应用示范典型工程。积极探索机器人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激活产品应用市场。
行动重点: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行动目标:在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等方面形成较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培育1-2家本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三)3D打印装备
行动路径:加强关键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加强3D打印相关基础理论和材料制备、工艺装备的重点研究。结合国家、省科技专项,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研制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
整合优势资源。整合省内高校和研究所在材料、制造、计算机、医学等学科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3D打印软件开发、材料制备、工艺控制、装备生产、技术服务的系统性整体攻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建设3D打印产业园。利用武汉高校资源,建设材料、软件、装备与服务于一体3D打印产业化基地,加快3D打印产业园建设。
行动重点:实施“航天大尺寸复杂精密构件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等示范项目,促进3D打印技术在模具、汽车制造等行业应用,以点带面,为其他行业提供示范。
行动目标:3D打印关键核心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3D打印装备在诸多领域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形成1-2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3D打印产业园。
(四)智能大型薄板冷热连轧及涂镀层成套设备
行动路径:延伸企业价值链。以技术服务为基点,大力发展具有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等集成能力的工程公司。
提升产品研制水平。瞄准冶金、自动化控制、热工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加强联合攻关,加强工艺研究,提升制造能力。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立足于关键部件自主制造和成套集成总装,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化协作,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
行动重点:发展板坯连铸机、薄板热轧机组、冷轧机组和涂(电)镀层成套设备,产品向大型化、柔性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行动目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承包商、技术服务商;形成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开发、本地化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把我省建成中部地区最具实力的冶金装备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五)其他智能装备
行动路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对接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科技专项,积极支持一批企业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支持范围,加快智能制造装备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
充分利用光电子优势。充分利用武汉光谷的集聚效应,围绕光通信、激光、光电显示、光伏太阳能、光电仪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装备。
实施“数控一代”创新工程。积极研发、推广数字化生产单元,促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示范应用。围绕我省纺织、建材、轻工等领域生产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通过数字控制技术集成创新,研发一批标志性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行动重点:加快发展报废汽车资源回收大型模块化成套装备、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成套装备、兆瓦级大型有机朗肯循环(ORC)高效发电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大力发展激光加工装备、电子产品制造装备、光纤光栅探测系统、大型医疗诊断仪器等光机电一体化装备;纺织设备、包装机械、新型涂布机、大型水泥生产成套设备、智能输送成套设备等装备。
行动目标:电子信息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技术取得突破,重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水平大幅跃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落实国家有关产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整合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链资源,组建战略联盟,积极促进数控机床产业联盟、激光装备产业联盟、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取得实质成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对智能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落实国家相关科技重大专项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建立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多样化融资;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倾斜;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高端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三)促进集群化发展
鼓励武汉、襄阳、宜昌、孝感、荆州、黄石等重点地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基地规划编制,落实土地指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园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推进产品体验馆、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中小企业孵化楼、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四)建立依托工程发展机制
建立完善依托工程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机制,鼓励由用户企业和制造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参与工程招投标,积极落实首台(套)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推广。
(五)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人才聚集、培育和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按规定给予相应待遇。建立健全行业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培养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业人才。
(六)加强组织协调
系统研究、统筹协调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各市州经信部门抓紧制定切合实际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专项推进方案,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抓好组织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