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网!
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解读《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

点击次数:4091 次  更新时间:2016-01-29
     近日,省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夯实“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产业支撑。现围绕《纲要》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问:《纲要》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十年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纲领性文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整个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国内外纷纷抓紧布局和大力推进制造业提档升级战略,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湖北是制造大省但不是制造强省,如果行动迟缓,将会错失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从大到强转型跨越,是主动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选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双中高”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全面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着力提升湖北制造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问:近年来,我省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两计划一工程”和“四六十”行动方案,制造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重要支撑。
    
规模总量跃上新台阶。工业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十二五”工业投资、增加值、产值、主营收入实现翻番,总量位次不断前移,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4.5万亿元(2010年为2.14万亿元)、主营收入4.2万亿元,由全国第11位升至第7位。其中,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92%左右(全国为87%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90%以上。
    
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主导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主营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由2010年底的1个(汽车),增加到2015年底的7个(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机械、纺织、建材);轻重工业总产值由201028.971.1,调整到2015年的37.862.2;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27.3%,比2011年下降5.5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加快。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共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362.95亿元,是2010年的1.7倍。数控机床、软件和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平均增幅超过20%
    
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由2012年的64.2提升到2014年的69.41,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已达20家。北斗芯片、海洋浮式核岛、海洋工程装备等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09吨标煤下降至2013年的1.65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降幅超过60%,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国家下达的涉及14个行业、177家企业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

    问:制造强省建设有哪些主要目标任务?
    
答:《纲要》对制造强省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对未来510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规划。
    
瞄准“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到2020年,湖北制造业总量进入全国前6位,制造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25年,湖北制造业在全国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进入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方阵、第一梯队。
    
明确“三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即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培育一批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制造先行区,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高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的智能改造,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实施“双九双十”行动:即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等9大主要任务,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等9个重点工程;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10大重点领域,配套滚动推进10个重大项目包建设。

    问:《纲要》为什么将发展智能制造列为首要任务?

    答:智能制造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我省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两化融合还有巨大潜力。《纲要》将发展智能制造视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大力实施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培育发展系统集成及应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等工作任务。到2020年,在全省十大重点领域相关产业中选出50个项目作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推广普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促进制造业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主适应控制。到2025年,再选出100个项目作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努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先行区、示范区。

    问:《纲要》如何看待创新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中的地位?

    答: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湖北建设制造强省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湖北是科教大省,完全有能力并行跟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但目前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还面临很多难题,中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等。针对存在问题,《纲要》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大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推进由企业牵头、产业目标明确、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争取到2020年,在光电子、汽车、海工装备等领域形成至少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至少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开放引进、整合并激活全省创新资源,将湖北打造成为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问:《纲要》针对我省制造业发展基础不强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思路?

    答: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通过多年努力,我省在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汽车轮毂轴承、发动机等基础零部件以及冶金、先进储能、光伏、纳米等关键原材料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四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上,湖北科教大省的研发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针对存在问题,《纲要》提出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加强核心零部件攻关,开发先进基础工艺及材料,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加强“四基”应用推广,争取用510年时间,大幅提升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的自主化、工程化、产业化水平,显著增强我省工业优势领域的产业技术基础。

    问:《纲要》如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答: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新三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我省制造业大而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纲要》提出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工业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我省产业加快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争取到2020年,在船舶、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具、电子等行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达到1000家;到2025年,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达到3000家。全力打造武汉“设计之都”品牌,成为全国服务型制造先行先试区。

    问:《纲要》如何提高我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

    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省重工业占比高,能源消耗总量偏大、单位能耗偏高,但能源资源又十分匮乏,缺煤少油乏气,发展“两型”工业的压力之大前所未有。针对存在问题,《纲要》提出了提高工业节能降耗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等工作任务。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一手抓减排,实现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的工业能源消耗零增长;一手抓发展,充分发挥湖北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门类最齐全、覆盖面最广的特殊优势,将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到8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规模,成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

    问:《纲要》如何树立和提升湖北制造的品牌形象?

    答: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贯穿于建设制造强省的整个进程,是部署和落实各项任务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近年来,我省工业产品质量水平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尤其缺乏国际知名品牌。针对存在问题,《纲要》提出了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夯实质量基础,强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等工作任务,大力实施湖北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和湖北品牌升级行动,定期组织评选长江质量奖,积极创建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通过国家质量管理标准认证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企业废品率明显降低,效率显著提升;到2025年,通过国家质量管理标准认证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企业效益大幅提升,部分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和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国际竞争力水平明显提升。不断提升湖北制造业的品牌价值和整体形象。

    问:《纲要》提出了怎样的制造业优化调整思路?

    答:制造强省建设的落脚点在产业、在构建产业新体系。我省是制造大省、经济大省,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汽车“一业独大”但需求增长放缓,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持续过剩。针对存在问题,《纲要》提出了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智能改造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工作任务。重点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加快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转型升级;二是加快食品等支柱产业做强做优;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海工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北斗、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十大先进制造领域发展壮大。坚持一个产业、一个行动方案、一个重大项目包,以钉钉子的精神,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传统动能,加快构建支撑湖北未来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问:《纲要》如何促进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

    答:近年来,国家开发开放重点由沿海向内陆梯度推进,进一步彰显湖北的区位优势和投资预期,必将为制造强省建设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纲要》针对湖北工业大省、出口小省的短板,提出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落实“一带一路”以及内陆地区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借鉴上海自贸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加快申报、建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示范区,在体制机制上同国际接轨,引导制造企业走出去,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优化外资利用结构,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大力提升湖北工业外向度,补齐发展短板,拓展湖北制造新空间。力争到2020年,培育8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到2025年,培育1520家百亿规模的跨国集团。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开放高地和对外开放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问:《纲要》如何发挥湖北厚重的科教、人文优势?

    答:人才是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的骨干力量和根本保障。我省是人口大省、人才大省,但人口出生数在2000年之后,每年从100万锐减至5060万人;企业用工成本也是年年增加,“十二五”年均增长10%以上;高校在籍人口流向外省的占21%,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针对存在问题,《纲要》提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根本,加大制造业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培育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建立制造业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在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一手抓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手抓“工匠”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完善企业家、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制造业各类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本土化,努力把湖北厚重的科教、人文优势加快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领先优势。

    问:为保障各项任务的有效推进,《纲要》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针对制约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纲要》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规划、政策等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出台“1+X”推进方案,提高产业治理水平。创新产业集聚区管理模式,进一步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建立军工技术在民用领域应用合作机制。
    
二是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产业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落实和完善湖北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实施细则。
    
三是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先在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贷款和租赁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是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开展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中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子基金。
    
五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行业企业服务体系,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六是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强制造强省建设的统筹推进和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主题词:中国制造 2025 湖北 行动纲要- 点击收起详细信息

    

75700921-8-2016-000010

       

发布机构

湖北省经信委

发布日期

2016-01-19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的通知 

原文链接     http://www.hbeitc.gov.cn/gk/gfwj/gfxwj/68192.htm

 

文章来源: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5012237号-1  技术支持:武汉珞珈学子  后台管理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大楼西楼  邮编:430074  联系方式:13720265939  027-87543490  业务咨询  

湖北省模具工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544号